不管童年过得好不好,我们都会想成为更好的父母,让孩子过得比我们更幸福,所以妈妈们会去学习孩子的发展历程,知道1岁孩子差不多会走路、2岁孩子可以开口说完整的句子等等,接着也去学习正向教养、亲子沟通等相关技巧,让管教方式可以更民主开明,带给孩子快乐的童年也教育孩子成为一个很棒的人!但除了这些方法外,胡展诰心理师提到好好了解自己,才能找到更适当的互动方式与孩子互动!若我们也向内探索自己对教育的各种情绪、想法从何而来,不仅可以安抚到自己的内心,且能在教育上事半功倍!(这次,妈妈们试着把重心放在自己身上吧!)

为什么教育孩子之前要先理解自己?

如果我们想选择今天的晚餐,那是不是要先知道自己喜欢吃什么跟思考我想要吃什么?(应该不会有人特别去选不喜欢的食物吧!)在教育孩子时也是一样,选择教育的方法、订定标准时,我们要先知道自己在意什么?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但是,孩子的一个行为常常让我们纠结很久,例如:我知道孩子总是活泼好动、调皮,这很正常,但是我又忍不住想教育孩子举止要优雅,这是为什么呢?

其实,爸爸妈妈会把自己的童年投射到孩子身上,最直观的情况是:如果我小时候被规定要安安静静,我也会认为我的孩子安安静静比较好、如果我小时候打破碗盘会被骂,那么我的孩子打破碗盘也应该挨骂,即使我们长大了、学习到正确育儿知识,但潜意识常常不自觉浮现并控制我们的想法,就算我想让孩子不要跟我一样寡言,却常常不经意的做出鼓励孩子安静的行为,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常想着我绝对不会这样,但为人父母后还是可能变成当初不喜欢的样子。(常常没有自觉QQ)这不仅会让父母本人觉得奇怪、心里不舒服,也会让孩子无所适从啊!

透过冰山理论向内探索自己吧!

萨提尔的冰山理论主张人是一座冰山,我们能看见的只有人的行为,但水面下的人的感受对感受的感受观点期待渴望自我,这几个内在都隐藏在行为背后。举个简单的例子:

行为:我吃饭时弄脏衣服。

感受:皮肤感觉不舒服、心里在生气。

对感受的感受:我因为弄脏衣服而生气这件事这让我感觉丢脸、不好意思。

观点:粗鲁、没礼貌的人吃饭才会弄脏衣服、小时候弄脏会被骂。

期待:我希望自己吃饭时能保持干净,让别人称赞。

渴望:被他人接受、认同。

妈妈们也找一个事件来试着想想吧!但要注意大部分人会从感受直接跳到期待或渴望,我知道我想让别人觉得我很有礼貌,所以弄脏衣服时我才会生气。但更值得去思考观点:为什么我觉得弄脏衣服很粗鲁?爸妈给的观念吗?思考感受:我看到别人掉饭粒会怎么想?思考期待:我吃饭干净真的就能让别人称赞?(问问题是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对象是自己也不例外!)

如果我不懂自己,会怎样吗?

沿用上面的例子~如果我们没有察觉,而看见孩子玩泥巴时弄脏衣服,会重复上述的感受与观点,责骂孩子粗鲁、没有教养,但这时我们通常会有挣扎,因为我们知道孩子就是该到处摸摸玩玩碰碰撞撞,弄脏了再洗就好,导致我们有时候说没关系、有时候就会生气,让孩子没有安全感,不知道他该相信哪一个反应,而妈妈自己也觉得心里不太舒服,不知道该怎么办。

如果我们察觉了,告诉自己我有这个情绪是OK的,进而去思考观点:吃饭弄脏衣服的人很粗鲁这想法合理吗?是没礼貌,或只是不小心?思考期待:我为什么希望别人觉得我吃相好看?这对我来说有什么意义?还是不是针对这件事,我就是只想获得别人的认同?思考这对孩子有什么影响:我知道孩子需要用触觉认识世界,那就一定会弄脏,但我希望孩子能保持干干净净,那么底线在哪?玩泥巴、踩水坑可以吗?吃饭沾到手擦在衣服上可以吗?做出一个自己可以接受的决定,建立与孩子相处的标准。

我知道要了解自己,那具体上该怎么做?

第一件也是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接受自己的情绪,告诉自己可以生气、可以哭,任何情绪都是OK的!(没有你是大人不能生气这种事,有情绪不可怕,控制不了情绪造成的行为才可怕)若我们拒绝承认自己的情绪,也就无法发现背后的原因!因为我们从小接受到的教育就是不准表达负面情绪、不准哭,这让我们压抑自己,失去了解自己的机会,自己都不懂得怎么发觉、处理情绪,也就无法教孩子好好处理情绪了。(不只是生气就去揍枕头那么简单呀~)

我们可以先观察自己的生理状态,这是最容易的,觉得脸颊发烫、手抖、寒毛竖起等等,再觉察情绪,是难过、沮丧、尴尬,还是生气、失望?一次可能会有好几种情绪,没关系,那都是我!接着将这些情绪说出来,如果能察觉到具体让我出现这些情绪的事情,也说出来:

我现在在生气、焦虑,因为孩子睡前把水壶弄破了,家里只有一个水壶,明天要上学。

我很失望、沮丧,因为老师说孩子咬人,我觉得自己很没用,没有把孩子教好。

重点是多花一点时间去陪伴你的情绪,双手环抱自己或是有规律的轻拍胸口,告诉自己我知道我很生气/沮丧,我接受我很生气/沮丧,这很正常,没关系。

心情平复后,向自己提问,问题要包含我、感觉、为什么三要素:

孩子不收拾玩具让我感觉生气,为什么?

因为孩子应该要自己收拾玩具。为什么我觉得孩子应该要自己收拾?

因为我觉得这样孩子才能成为一个自律的人。孩子自律对我来说为什么重要?

因为我担心他不自律,以后我不在的时候他就不能照顾好自己。

这时候我们才发现原来生气的背后是担心,那为什么担心?继续问,当你发现问不下去了,代表你已经说完了感觉,接着我们把目光转到想法,挑战它:

为什么我觉得不收拾玩具代表孩子以后会变成不自律的人?

我小时候不收拾玩具后发生什么事?

我小时候有收玩具,我成为一个自律的人了吗?

一样把主题聚焦在自己哦!去思考这到底是别人给我的想法,还是我自己的想法?这个想法合理吗?(如果想不出来也可以问问身边的人,这是主观的想法没有对错哦!)

当我们得出一个结论,有可能会维持原本的观点,也可能改变,但无论如何,我们都更了解自己了,更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希望着什么样的结果!这让我们在教育孩子时更清楚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尽量让我们保持着一致的做法,也就少了点挣扎、愧疚与困惑,更因为我们理解并接受了自己的感受、知道自己会怎么想,下次在面对孩子情绪失控时,我们就可以更游刃有余的去处理!

sorce:pexels

你不孤单!你担心的、伤心的、焦虑的我们都懂。

快来加入私密社团妈妈妞真心话,一个属于妈妈们的交流小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