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选书原因|
母亲节选书,黄惠萱的《爱妈妈,为什么那么难?》谈家庭心理学与母亲和解。
每个妈妈,都曾经是女儿,母亲的困境,映射着为人儿女的困境。《爱妈妈,为什么那么难?》带你理解亲情有其代代传承的困顿,唯有理解母亲当年身为女儿的伤痕,才有机会将伤痛循环划下句点。

文/黄惠萱心理师

我不敢让你知道我过得不好,因为你会觉得有一个这么差的女儿,让你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来。我更不敢让你知道我过得很好,因为你会觉得有一个这么好的女儿,才让你变得那么差。很多时候,我手足无措,只想把自己藏起来,藏到连我都不认得自己。

一年的尾声将近,同事们猜着年终奖金会有多少,讨论着过年长假要去哪里玩。和他们轻松的心情比起来,子佑的心里泛起一阵苦。

每次连假回家一趟,她回来后都要花好几天修复心情,更何况过年这种亲人汇聚的大阵仗,就像上战场打仗,要花更久时间疗愈心伤。果不其然,回奶奶家吃团圆饭时,大伯母问她工作的近况,子佑只简单回答:还好。一旁的母亲急着做补充:之前你不是说明年可能出差纽约吗?你可以看看帮大家带些什么东西回来呀!子佑心里暗暗叫苦,出差的事情尚未确定,当初只是怕父母担心,所以提前跟他们商量,没想到妈妈在这时拿出来说嘴,要是最后没有去成,自己岂不是很丢脸?

但她的面子哪里能比母亲的面子重要呢?所以她默默地把饭跟苦涩,一起吞下。

图片来源|PIXTA

学会少说话的女儿

回家和亲戚们互动,让子佑有压力,但和母亲单独相处,更是挫折,因为母亲总是很容易对她发脾气。

子佑的专业是药学,目前在大药厂工作,看到母亲常常听信邻居或朋友的建议,不是把营养品当药吃,就是把药当营养品吃,这些不恰当的习惯,让她看了很忧心,所以每次回家,子佑都会忍不住提醒母亲。

但不管她再怎么婉转,母亲要不是很酸地说:对啦!你说的都对!我没知识,你比较聪明。或是以愤怒地态度回:多念一点臭书,了不起呀!老娘吃什么,还需要经过女儿同意吗?这些话很伤子佑的心,所以她学会少说话。

母亲很爱面子。在外人面前,母亲会提到子佑的优点与好表现,但在母女之间,子佑却常觉得妈妈并不会因为她的成就而感到骄傲,也不会因为她过得好,为她开心,甚至这些还常会激怒她的母亲。

每当母亲生气,她就觉得很愧疚。

子佑常想:如果真心爱一个人,不是会巴不得替对方承受痛苦,看到对方幸福,会替对方开心吗?为什么我总是让母亲生气呢?

女儿的内心世界

害怕变得显眼:我过得好,是不是会伤害到你?

我经常会在晤谈室里见到一些乍看之下黯淡无光,但聊起天来,才发现其内在精采纷呈的女人。

她们往往为了别的原因前来晤谈,可能是某种沟通障碍,或是在职场或爱情关系中无法稳定长久,但她们自觉困扰的议题和我所观察到的表里落差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我在心中默默地抱着一个疑问,在她的生命里,是谁的需要,让她必须把珍珠藏在盒子里?而答案往往就留待在日后的晤谈中,和她一起寻找。内心深处害怕自己在团体中变得显眼,所以造成了外人看来内、外在极大的落差。故事里的子佑就是一个例子,她有着一个受嫉妒议题所苦的母亲。

子佑母亲的自尊非常容易受伤,不管子佑表现出好的一面或坏的一面,总是会刺伤她妈妈。

每次发生这样的状况,都让子佑感到愧疚。长久下来,母女关系不但无法给她支持与养分,反而让她深感挫折和无助。不难想像,对子佑来说不管是因为自己的优点或缺点,只要被他人注意到,就都不会有好结果。

人本心理学家马斯洛(Abraham Maslow)观察到一个会阻碍人们自我实现的心理现象,他称之为约拿情结。描述的是人对成长的恐惧,在机会面前会自我逃避,也不敢去做自己能做得很好的事情,甚至逃避发掘自己的潜力。

换句话说,人们不仅害怕失败,也害怕成功。在晤谈室里,我确实听过许多害怕成功的故事,而每一个故事背后都有着深刻的爱恨纠葛。

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利剑

子佑的故事就是其中之一。自从高中离家念书以后,她觉得自己变得比较快乐,也比较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

一路念书到就业,她的能力常受到师长或主管的赏识与肯定,但他们都觉得子佑常画地自限,能力好,但却不够积极,常错失眼前的机会。

子佑确实无法否认这点,每当自己遇到提升或改变的契机,她的内心就会深感困扰,甚至会觉得痛苦,所以不由自主地逃避许多成长的机会,像是这次外调的机会,在被妈妈搅和以后,她心里非常想要打退堂鼓,因为她有预感这次的机会不论带来的是成功或是失败,都会化作母亲与自己之间关系中的利剑,虽然耀眼,却只会带来伤害。

母亲的内心世界

当带伤的女人成为母亲:你过得好,让我不是滋味

许多童年有创伤的女性,用某种方式让自己跌跌撞撞地长大,勉强维持平衡,过着看似正常的生活,但却在生下孩子后,重新经验到小时候的痛苦,产生许多身心症状,因此寻求做心理治疗。

从这个角度来看,生产到养育孩子的过程,不仅是女人迈向新的人生阶段的开始,也是重新走过,并疗愈自己过去人生的机会。如果孩子是性别与自己相同的女儿,会更容易勾起母亲过去的伤痛。

每当女儿长到一个阶段,身为母亲就不由自主地想起自己当初的处境与痛苦。虽然以自己现在的知识与能力,能够给女儿和自己过去完全不同的成长经验,但在为孩子辛苦付出的同时,却也忍不住想起当初没有人疼爱的自己。

你是小公主,那我是什么?──一个母亲痛苦的矛盾

有一位透过晤谈后,了解自己内在冲突的女人对我描述那种状态:我知道小女生在这个年纪都喜欢想像自己是小公主,但是看着她跟她爸爸撒娇、耍赖,真的像个小公主一样要爸爸哄,拜托爸爸帮忙。我心里很矛盾,一方面,我觉得小孩子这样很可爱,也知道是因为我们很疼她,她才能够当个小公主。但我想到我自己从小没人在背后支持我,我哪里懂得什么撒娇和示弱。在很累或是很生气的时候,看着耍赖的女儿,我都会想:『你是小公主,那我是什么?』

如果没有好好处理自己过去的创伤,成为母亲以后,自己的议题将会深深地影响家庭互动与亲子关系。

就像故事中子佑的母亲,在原生家庭里受到双亲的忽略,自觉在手足中显得弱势,所以一直抱着自卑与嫉妒的议题。有了自己的女儿之后,一方面希望养儿育女这件事成为自己的骄傲,让自己在别人面前可以抬得起头来;另一方面,又容易因为女儿的优秀与美好,心里感到不是滋味。

你是不是一个在团体里习惯隐藏起自己的人呢?虽然你勤奋努力,不过一旦成功的机会来到眼前,你总是犹豫又困扰,因此默默地失去了很多可以提升自己的重要时刻。

抑或你是个对女儿怀抱着矛盾心情的母亲?你希望女儿得到成功、过得好,但是发生在女儿身上的幸福与美好,每每让你心里觉得不是滋味。

不管你的角色是母亲或是女儿,也许你都该好好地照顾并疗愈自己,然后试着把自己的人生故事,从母女两人缠绕在一起的故事里,完整地独立出来。

图片|来源

比别人好,不会让你感到幸福

最原始的嫉妒来自于当我们意识到除了自己和妈妈之外,还有第三个人出现的时候,可能是爸爸,可能是手足,或是其他介入妈妈和我之间的人事物。

世界观从两人进化到三人后,小小孩遭遇挫折时的反应会和小婴儿不同。小婴儿会直接联想到妈妈,而小小孩就会想,我无法从妈妈那里得到满足,是不是因为那个人(第三者)呢?接着另一个念头,我所缺少的是不是都跑到另一个人那里去了呢?从而开始了此生竞争与嫉妒的序幕。

这些起源于婴幼儿心智的想像,和事实的全貌有不小的落差。

我们每一个人的幸福,并不是像接着连通管的水桶。如果你的水桶水少了些,就必然是透过连通管流到别人那里去了。

事实是,你心里的容器愈大、愈成熟,你就能消化生活中更多的挫折,留住每天一点一滴的小快乐,迎向人生中,每次透过挑战而成长的机会,从而孕育出属于你自己的幸福。

创造与感受幸福的能力和你是不是比别人好,没有绝对的关系。

切断母女间的连通管,从母亲的故事中走出来

如果能领悟竞争和嫉妒存在最开始的原因,是因为我们害怕失去所爱,害怕被抛弃而失去爱,所以我们希望透过某些方法,让生命中的美好与爱永远留存,以为只要透过竞争与嫉妒,让自己比别人好,就可以让自己永远被爱。

而实际上,这个建立在永远之上的想像,并不贴近真实的世界。客观世界在时间之流中运作的方式,是变化与无常。

那些发生在你身上的挫折与痛苦,本质上和你的女儿没有关联,是你自己生命中有待成长的重要议题。不是因为她们过得比你好,或是比你差,才造成你内心的刺痛;反之亦然。

让你母亲受苦的生命议题,只能靠母亲自己,才有办法修练。不论你表现得优秀或糟糕,也不管你是否让母亲感到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