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周围,每天都会发生形形色色的问题,诸如最近工作太忙,没时间去健身房,体重又增加了、业绩下滑,该怎么办?或者是究竟该不该辞职???

有时是芝麻绿豆的小事,有时是一些让我们纠结到整夜都睡不着的大事儿,但每一件都需要我们去处理。

麦肯锡前资深培训师大岛祥誉和我们一样,也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在进入麦肯锡的第一年。

有一天,经理让大岛祥誉在 2 周内调查汽车行业的市场动向,整理出可以用来制定销售额发展战略的基本材料。因为 2 周时间实在不充裕,大岛祥誉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了一份细目表,包括市场规模、发展程度、顾客状况等等。

当他把材料拿到经理面前,经理却说:大岛,制定销售战略究竟是不是真正的问题?汽车制造商面临的真正问题是什么?你要做的是首先要明确真正的问题是什么?接下来才知道应该怎么做。

被经理这么一说,大岛祥誉受到了不小的冲击。也是因为这件事,他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

为了真正解决问题,我们要做的应该是考虑真正的问题是什么,而不是应对眼前的事件。

后来,在麦肯锡工作了几年后,他总结出了一套能够解决大多数问题的基本步骤,因为他始终觉得:如果不能掌握基本步骤,在解决问题之前,就容易受到真正问题以外的事情烦扰。

1、找出真正问题所在

问题解决步骤中,最重要的是一开始就有明确的目的:针对什么,应该怎么做,是谁,想要什么样的结果?

举个简单的例子。

A 在工作中总是出现失误,为了杜绝 A 的失误,公司决定由 B 进行复核。但是细细想一下,如果 A 从一开始就不出错,就不用在多花费 B 的时间了。

这也就像大岛祥誉在刚进公司遇见的问题一样。解决问题,究其根本是寻找真正的问题,而不是只看到眼前的问题。

2、分解问题结构

现在我们都知道解决问题之前,不要被眼前的问题迷惑,而是要先找出真正的问题所在,那么怎样才能摸索出潜藏在事件背后的真正问题呢?

首先,我们要根据眼前发生的事情,定义问题,锁定问题所在,分离事件和要因,将问题的构造可视化。

分解问题的时候,可以采取逻辑树的方法。

所谓逻辑树,指的是一种类似于思维导图的思考框架,将包含前提事件在内的问题(大问题),按照与该问题相关的数种要因,进行细致的拆分(小问题) 。

举个例子,有些女生总是天天喊着减肥,体重却丝毫没有减少,我们就可以通过逻辑树的方式,深入分析原因:

如上图所示,按照逻辑树的方法,深入研究减肥总是减不了的原因,就可以把握问题的整体情况,然后加以分解就可以看到影响减肥的原因不单单只有 1 个。

3、细化问题,找到问题解决方案

借助逻辑树发现问题之后,接下来就要明确什么是关键的问题。

如果你发现自己饮食均衡,体重却一直居高不下,那很大可能是因为运动问题了。所以,减肥只是表面上的问题,增加运动量才是关键点。

接着可以继续利用逻辑树,以关键问题为起点,推导出诸多要素,找出问题的最终解决方法。

在增加运动量这个关键问题上,假设我们在考虑是否需要报名一个健身班,为了验证这个问题,推导出以下验证要素:预算是否超支?是否有足够的时间?是否确定会坚持下去?

比如,当你发现自己虽然预算充足,但你经常需要加班,晚上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去健身房,所以你只能寻求另外一种适合目前状态的解决方式,可以是下班的时候走路回家、早上早起半个小时到楼下附近跑步等等。

一旦开始确定了关键问题,就不至于中途迷失方向。

也就是说你不会在减肥路上拼命地节食,最后不仅体重没有发生任何变化,可能连身体素质都搞坏。

减肥只是一个很小的例子,生活中还有更多的问题需要你去解决,比如如何提高这个月的销售额、如何提高常年没涨的工资等等。

但不管解决哪个问题,逻辑树都扮演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可以把解决问题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情况、要素或自己设定的假说梳理清楚,辨清原因和结果,也能杜绝解决过程中的重复和遗漏,即使分析过程迂回曲折,最后也能够圆满地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