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多年前在朋友聚会上认识无名小站的创办人简志宇的。最近我联系他,提出我想采访他有关创业的主题,他很爽快地就答应了。采访期间我点头如捣蒜。他说的精辟入理,有血有泪,刀刀见骨,直击人心。采访完,真的感觉受益良多。不管是在职场或是人生都很受用,在这里和大家分享。
图片|来源
我:你在 2008 年把无名小站卖给 Yahoo。跟我们分享一下在那之后的人生旅程。
简志宇:无名小站并购之后,我就加入了雅虎公司工作,期间经常台美两地来回。后来雅虎决定把各国的产品开发聚集到总部,我就也搬到了雅虎总部所在地,矽谷。来了之后,本来也没有想要久留,但是越待越觉得矽谷的突破创新,科技人才市场(human capital market)之广大实在太惊艳。
同时在雅虎总部工作了两年之后,我感觉遇到了工作瓶颈。华人在科技公司的顶尖管理层等级可以说是屈指可数。此外我也在思考怎么样才能最有效率的深入了解美国主流市场和主流文化。我想到我在中国学得最多的时候是在交通大学,所以最终我决定去史丹佛念 MBA。在申请学校的过程中,我需要写一篇论文来阐述为什么想要申请 MBA。这时我才静下心来思考我究竟未来规划是什么,展开了自我探索之旅。
从美国矽谷科技产业发展的宏观历史角度来讲,一开始半导体发展起来,矽谷有业界龙头 Fairchild,发展到 CPU 时期有 Intel。再接着到 PC 产业时期有苹果,然后网络时期有 Cisco,雅虎和谷歌。后面再来是社群网站有脸书做代表,和最近分享经济时期,有 Uber 和 Airbnb。中国其实在这中间,所有的发展我们都有参一脚,像是半导体时期,我们有台积电。PC 时期,我们有宏碁。但是不像美国,不管什么产业站在风口浪尖,永远都会有一家公司崛起。
为什么我们有台积电和联发科,但是当新兴产业崛起,我们没有抓住机会。为什么我们没有前一代的成功引领下一代的成功?我当时认为是因为我们没有创投(Venture Capital)产业。像早期 Intel 创立的时候,Fairchild 的人就会来投 Intel。很多人赚到钱之后,他们会创立创投,然后投资下一代的产业。像是雅虎,领英都是有创投投资。这些在中国在当时都是很少见的。所以我决定我要进入创投产业,才能学得最快最多。我也在申请学校的论文里写了我的创投职涯规划。
后来史丹佛 MBA 申请上了之后,我联系了 Jerry(杨致远,雅虎公司创办人)感谢他替我写推荐信,聊到了职涯规划。正好他要成立一家创投公司,他邀请我可以加入他们,我就这样幸运的进入创投产业,至今五年。我投资的仓储自动化机器人公司 Canvas Technology 也在今天四月被亚马逊收购。
除此之外,我是亚洲矽谷民间谘询委员会成员之一。我提供我多年的矽谷创投经验分享给国内的新创团队,也帮助他们回答一些疑惑。
我:从创办人到创投,对创业这件事改变最大的想法是什么?
简志宇:我当创投之后的最大冲击就是创业真的非常困难,我当时创业成功真的是非常幸运。当时在雅虎的时候,我眼界未开,我当时并不认为我只是运气好或是无名是一个 overlooked market(未开发市场)。我那时候认为我就是比较聪明,所以成功了。但是我来创投之后,我看到很多非常优秀聪明的创业家为了创业所做的牺牲。在矽谷的创业机会成本非常高。再烂的想法都有非常多全世界的菁英在竞争。今天他们可以选择去大公司像是谷歌过很优渥舒适的生活,但是他牺牲这一切,甘愿冒这个风险,走这条孤独的路。可能所有人都不希望它成功,问他为什么不回家陪小孩,为什么不去谷歌?我对这种创业者打从心里敬佩。他们愿意赌上自己的人生。对于创业这件事,我现在非常谦卑。
我:请分析各个创业资金来源选项的优劣。
简志宇:现在中国有个迷思就是一定要拿到创投资金才叫做成功,其实这是不对的。开咖啡馆也是创业。你的一对一谘询服务也是创业。以前的半导体产业也没有创投资金,也是成功了。不要把创投资金当作衡量成功的唯一标准。创投资金唯一适合的产业就是前期成本高昂但是绝对必须,像是脸书或 eBay。一定要工程师写好软体,有 network effect 才能赚钱。创投资金应该是你最后一个选项。
我认为最好的选项是公司本身的营收。再来是贷款,像是用应收帐款抵押贷款或是用硬体设备贷款。现在利息低,最多 10%,都比稀释股权好。当然每间公司都不一样,所以负债比要把握好一个度。另外一个非常不错的选项是政府举办的创业资金竞赛或送你出国训练。创业者不需要稀释股权,也有机会拿到资金。但是要特别注意的一件事就是不要被比赛规则限制影响了你的初心和你的大方向。创业者应该要走在最前端,不要因为比赛叫你改变,你就盲从,而是应该多方评估参考。你想要达到什么?什么东西对你是最重要的?
我:在你的经验里,创业家最大的挑战是什么?如何克服?
简志宇:每个创业家的挑战和优缺点都不一样。在我念过 MBA,然后在创投界看到这么多创办人的挣扎,我认为认识自己很重要。为什么你要创业?未来十年后你想要做什么?倒推回来,五年后想要做什么?现在应该做什么?这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人生没有方向感和一个信念的话,就像大海航行没有指南针一样,你只是纯靠运气。只有对自己的深刻认识,拥有一个信念和生活的意义(Purpose of Life),在你低潮的时候,可以提供给你一个强大的支持。在未来一片茫然的时候,给你一个目标,指引你前行。
我:如何 network? 特别是科技界的女生?
简志宇:我可以以少数族群的角度回答。以我自己为例,我在中国是多数族群,是主流,完全没想到少数族群的观点。当我到美国之后,我变成了少数族群,变成是我必须选择去融入主流或是不融入。说现实一点,你讲的笑话,别人听不懂,你连娱乐的价值都没有。我认为最重要的是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才知道你自己需要多少 network。一个人不同时期的人际关系网络是不同的。也许你现在需要发展程式技巧,你就会去 Reddit 或是 Github。也许你现在需要发展的人际关系网络会在 meet up 出现,那你就会去那些活动。不必要为了network 而 network,这是没有意义的。适时的休息也是可以的。在吸收了很多资讯之后,大脑是需要时间吸收消化的。
我:有什么书或资源推荐给创业者?
简志宇:人容易陷入 confirmation bias,你会一直去看你想要相信的东西。像是你相信特斯拉股票会涨,你看新闻就会一直看到特斯拉好的新闻,而可能略过了不好的新闻。要避免这个陷阱,第一步就是要意识到自己有 confirmation bias。再来是可以多接触跟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见。 你不一定要同意他们,但是多方接触不同意见,可以帮助你思考,找到自己的盲点。对于了解一些创投的基本名词等,可以参考Venture Deals。但是没有一本书是葵花宝典,你念完之后,就可以保证成功。书只是一个工具。重点还是你对市场的了解,你对这个问题的热情,剩下的书和知识都是辅助工具。当你确定人生的热情的时候,你所想要的知识和资源会被你吸引。像是你很想创业,你就会看很多创业的资讯,会不停的搜索这个领域,或早或晚你会碰到对的事物。
我:有什么该做和不该做的建议给创办人?
简志宇:第一个该做的是认识自己。为什么要创业?第二个是你要创造自己的被利用价值。创投资金自然会追着你跑。network 也是一样。也许他可以在你身上得到成就感,也许他可以传续他的 legacy 等等。你要创造自己的价值。
第一个不该做的是不要为了创业而创业。现在很多人创业都是一头热。像很多人开咖啡店。可是你真的想过为什么要开咖啡店吗?你的人生会因此被 fulfill 吗?还是被假象所蒙蔽了。你真的了解咖啡店的经济学吗?要卖多少咖啡可以回本?地点要开在哪?现在大家说年轻人应该创业,不该去大公司。其实我认为大部分的人应该要进大公司,像矽谷就有很多大公司的选项。不要因为大家都要创业,我就要创业。也许你运气好会成功。但是遇到低潮时,没有支撑系统帮你度过难关,因为你只是因为潮而去做。
第二个不该做的是不要轻易的被他人的意见而左右摇摆。别人的意见只是参考,你要消化吸收之后,撷取适合自己的采用。第三个不该做的是不要用别人的标准衡量自己的成功。
我:有什么建议给想要跟创投集资的创业家?
简志宇:要讲自己的故事,要真诚(authentic)。创投听了太多的故事了。如果你只是为了创业而创业,他们都听得出来。这么多人经历过人生挣扎,妻离子散也要创业。听到之后不一定会投他,但是我们会知道他是赌上自己的人生。
图片|来源
我:对科技业和创业界的性别鸿沟,你有什么想法?
简志宇:现在至少我们有意识到性别鸿沟,以前是完全没有这个意识(awareness)的。要感谢 #Metoo 运动,从其他产业带动到创业界,让大家更注意到 power dynamics 或是。
一夕之间要变好是不可能的,像是最近就有矫枉过正的状况。有些创投会直接拒绝不同性别的人的会议邀请。这种现象应该是短期的。长期下来应该会恢复正常,往好的方向走。
最重要的是每个 subpopulation 的努力。我们都需要一个 role model (楷模)。每个人都在自己岗位上做到最好,让你成为下一个人的 role model。
你不一定是做的最好的。你也许是走得最远,了解得最深入,然后分享你的经验,特别是错误和失败。让下一个人可以走你走过的路,不用再重蹈覆辙。一步一步我们就可以往理想境界迈进。
我:有什么建议给想加入创投的人呢?
简志宇:为什么你想要加入创投呢?也许加入创投很夯,听起来很酷,但是它真的适合你吗?创投的周期很长,要五到十年才能够知道你投资的公司成不成功,你做得好不好。
你可以等这么长的周期吗?你有办法忍耐吗?人生有几个五年,几个十年可以赌?可能做两个创投周期就要退休了。
如果这两个周期,你都没有找到下一个亚马逊或谷歌,那你怎么办?这是你想要的职涯发展吗?创投有很多失败的,只是没有被报导而已。他们还是有领薪水,但可能薪水不会比顶尖科技大公司好。只是说他们如果投资的公司被收购或上市,可以有额外的大笔收入。
虽然创投听起来光鲜亮丽,但是职涯发展不确定性是非常高的,也没有所谓的规划路线可以遵循。
如果没有 #Metoo 运动,大家就不会意识到这是个被白人男性主导的环境。如果你不是 insider,你就不会有好的交易。
别人为什么要分利润给你?你可以提供甚么价值?除此之外,创投界跳槽机会也比较少,不像工程师多。
有些人离开是因为做了很多案件没有分到钱,就选择离开。有时候找不到跳槽机会,就只能自己出来创立创投。你如果接受这些的话,再来考虑进入创投界。
我:有什么建议给我们广大的读者?
简志宇:年轻的时候,不管你是玩社团或是玩音乐,累积到现在,你应该有足够的资讯认识自己,跟自己对话。
你喜欢做什么事情?什么事情是你被逼着做的?是时候整理一下这些资讯。经由整理资讯的练习,不管是跳槽或人生其他的决定,你会比较有系统地找到答案。
想清楚之后,你可以再问朋友作为参考。而不是先问朋友,那就本末倒置。因为别人不知道你的挣扎,别人不知道你想做的事情。你应该要有自己的想法。
我:你对自己未来五年到十年的展望是什么?
简志宇:十年后,我可能不会继续在创投界。我觉得学得差不多,无法带给我跟刚开始加入同样的乐趣。我想要做一些我不了解,我想做但是目前分身乏术的东西。
五年的话,更多我之前投的公司应该会陆续开花结果,被买或是上市。当我越来越多经验,我就可以分析规律,分享给创业家,可以激励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