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到了选举,很多人会厌恶这个社会在选举期间被族群操弄、撕裂,不同的党派不同的意见互相对立攻讦,造成社会的混乱,连带产生对民主社会的质疑。觉得过度民主过度自由只会带来社会乱七八糟,吵得要命,族群撕裂,人民不团结这样的结果。

然而民主国家的选举机制,在于一个前提,就是人民有自由选择的能力跟权利。而能够自由选择奠基于能独立思考,要能独立思考需要的是逻辑推论跟清晰的价值观。不论是各样的政见发表,以至于抹黑造谣,还是似是而非的网络转贴,不知是真是假的民调结果,在考验的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的判断能力。

回想我们从小到大,决定我们行动的方式,好像多是服膺权威,不然就是西瓜偎大边,很小我们就学会避风头,或是隐藏自己真正的意见,因为诚实常常带给我们的并不是甜美的果实。

父母亲都以教出很乖的小孩为荣,好像养出一个听话的小孩,代表爸妈教养得宜,也证明了爸妈的权威。(应该没有爸妈会因为自己养出一个天天跟自己唱反调的孩子而扬扬得意的吧!)

图片|来源

在学校里面,班级选举也教我们少数服从多数,选班长就选功课最好最热心公益的就对了,如果是老师指派,就更无悬念了。长大后,网络说哪部电影好看就去看,说哪一间店好吃就马上爆红为排队名店,说哪一本书很棒就成为排行榜的畅销书。

我们自己是不是真的喜欢?不重要,是不是和我们的胃口?不重要。重要的是:赶上了流行。

这个社会不喜欢我们跟大多数的人不一样,你看捷运上多常听到父母亲这样说:坐好,你看别人都好好坐着。别人都自己站走路你还要妈妈抱,羞羞脸。然后,当我们渐渐长大你看别人考几分你考几分?你怎么都不像隔壁某某某一样这么会念书?你为什么不能就找一份像样的工作!?

这些话依旧不绝于耳。成长的过程中有机会让我们练习表达自我的意见,而不被权威或是多数的声音压迫,每一票都一样重要的,让每一种不同的声音都被接受吗?当然不!跟标准答案不同的答案就是错的答案,而不是所谓另一种声音。

在这个号称有民主选举机制的国家里,其实从小到大的教育,考试制度,家庭风气,其实都崇尚威权,也鼓励从众。于是到了选举时节,人民其实并没有扎实的民主素养,去明辨自己想要的候选人,到底需要具备怎样的条件。

常常都是,爸妈说要投谁,网络上说谁的民调很高,我的朋友都投谁,因为他是某某党所以我要支持他。选举时谁真的会拿出投票单上的候选人政见,逐一细查并且去检视这个候选人之前的作为是否利民爱民,学历背景从业经验是否足够专业。

大多时候,我们还是处于一种被媒体轰炸,被网络喂养资讯的状态,而民主社会基础,是一人一票,所以是每一个人都需要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图片|来源

如果,我们一路以来,都没有去理解人民投票的权利,学会分辨学会选择对自己城市或国家好的领导者,没有善用人民本来就有的监督机制,每到选举,我们就会一再的陷入这样的混乱,然后政治新闻变成比乡土剧更乡土剧的戏剧演出,靠眼泪、靠控诉、靠互相指责来博取版面,来博取同情也博取选票。

选举不像看电视,拚完收视率之后就可以关电视,我们的选择都会影响我们未来四年的生活与政策,甚至更久。选举像考试,选对选错不只是一个数字的问题,及格不及格影响的不只自己的学业仕途,更是我们的共同生活。

这次的公投,数量爆表,让人民在选择各乡镇市长议员外,还必须去理解各项公投议题的种种面向,颇像一次科目爆棚的联考。但是,投票偏偏不是有参考书可以看,有标准答案可以猜的考题,投票是一件学校没有教的事,却是一件必须厘清自己核心价值的事。

这个候选人所提的政见,有实行的可能吗?他的评估有所根据吗?那个造势现场人山人海的候选人,支持他的又是怎么样的族群呢?他的口号唤醒了激情,也包含良知吗?

最常被提起也是最像强心针的拚经济口号,人人想要,但不能不去了解,当年经济奇蹟的形成是肇基于多少农业人口北移,投入廉价劳力市场而造成的。

如今南北发展不均,环境污染破坏,长久不去面对国家主权问题,难道不都是一句因为拚经济而掩盖了其他的重要的价值,因为一句拚经济,让多少的父母去左右孩子学业上的选择,职业上的选择,还不就是因为希望他们生活安定。

而当年所谓的生活安定,是戒严之下的假象,那时没有这么多的意见百花齐放,大家可以安心赚钱,就是威权时代体制下所谓的理想生活。只要不去讨论所谓的意识形态,只讨论实际问题;社会不要改变、阶级不要流动、意见不要冲撞、政党不要轮替,就能保有难得的和平,远离战争。

但这一切,难道不是肇基于许多异议份子被消音,许多黑暗剥削的事实被掩盖,许多历史被掩埋才形成的假和平?

图片|来源

于是,在国家未真正解殖的前提下,我们很难真正的操作民主,因为我们会相信荒谬的推论,而不求证。会相信支持OOO,就等于支持XXX选OOO,就能赚大钱学校教了OO,孩子就会变成XX这些口号全都是在弱化我们的公民独立思考能力。

口号背后诉诸的不是理性判断,而是恐吓,利用恐惧去支配我们的选择跟行动,用经济去作为一种利诱,用爱家作为一种藉口,去实行不平权之实。

然而这样的口号为何能够一用再用?因为我们的教育真的没有鼓励我们实事求是,真的没有鼓励我们去追根究柢,媒体喂养我们也都是浅碟不经求证的结论,让我们丧失辨别真伪的能力。

于是在人人网络上瘾的时代,只要网络大军发动攻击,真假新闻三毛五毛大量灌爆,大家就被轰得昏头转向。假的说久就变成真的三人成虎,指鹿为马,也要有不思考的人民才能成功。

要真正成为名符其实的民主国家,请从重视教育开始,教育孩子懂得独立思考,不要让威权跟从众的思想,去破坏了孩子正在建立的思考脉络。不要立马用是非对错去定义孩子,给他们尝试犯错的机会、给他们诚实表达的空间、给他们实践自我的时间,我们才能培养看清事实的眼光,解决问题的能力,还有自我表达的勇气。

尊重他们做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包括他们对未来职业的选择,对象的选择。如果我们不能将公民素养加入家庭教育跟学校教育里面,等孩子长大成人拥有投票的权利时,是不可能一时之间就懂得选举的意义,为自己选择一个想要的未来。

让孩子拥有选择的权利,让他们有说要跟不要的权利,让他们学习承担自己的选择,不要直接告诉他们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要去否定他们的感受,因为判断力是从各样的感受累积而来。

如果孩子长久以来不被当作一个可以思考的个体,行为动机都被勉强支配,就会慢慢丧失感受的能力,慢慢丧失为自己负责的行动力,慢慢的成为人云亦云的群众。最后,成为觉得民主社会很烦的那种大人,终究把自己的权力奉送给那些──用蜜糖口号钓我们上钩,却滥用资源剥削愚弄我们的政客。

我们已经维持现状超过一甲子,真正该面对的国家主权问题至今悬而未决,因为我们从未学会选择与代价之间的关联,从来没有厘清我们的过去,于是无法走向一个共同决断的未来。如果我们从来没有好好学习过民主,选举与公投永远只是一场场充满口水与烟硝的闹剧,投的永远只是同情与激情。

残存的威权思想不只没有教会我们民主,也没有教会我们平等,如果最基础的人人平等的精神有深植于我们心中,就根本不会有所谓的爱家公投。

身为家长会担心孩子因为学校教了性别平等的课程,就会变成同性恋,这是一种对孩子拥有独立思维的不信任,危险的不是学校几年级开始性教育课程,最伤害孩子的是把他们教成对书本只会照单全收,不思考的木头人,只会为社会增加更多面对侵犯也不懂得保护自己的被害人。

让孩子懂得选择、学习思辨,才是保护孩子的武器;增强自我的民主素养,才是面对每一次选举的明镜,在每一次政见发表与公投辩论中,请理性与感性并用,用自己手中的一票决定我们共同的未来。看待孩子是未来的公民,也期许自我,让我们的独立思考能力,配得起这一张得来不易的珍贵选票。

图片|来源